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成功为一名32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高难度“单心室”转“双心室”根治手术,标志着该医院在超龄延续性医疗体系中的先心病治疗领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患者小易自幼患有右位心、右室双出口等多种心脏复杂畸形,18年前曾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过一次姑息手术。随着时间推移,单心室循环的局限日益凸显,小易静息血氧饱和度仅85%,轻微活动就会出现口唇发紫、体力不支等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影响了她成为母亲的愿望。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心胸外科首席专家郑景浩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全面评估病情后,团队决定不再沿用传统的Fontan手术,而是挑战更高难度的“双心室根治”方案。利用心脏3D打印等先进技术,该团队精准构建患者心脏模型,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最终确定了“半Mustard+Rastelli”手术路径。
手术过程异常艰难——二次开胸粘连严重、心内操作空间狭小、室间隔缺损位置刁钻,术中还发现术前未完全显露的“三尖瓣腱索骑跨”问题。
郑景浩团队沉着应对,精细操作,在为患者重建左室流出道的同时,成功完成瓣膜腱索的“重新种植”。
历经十多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患者脱离体外循环后,血氧饱和度瞬间升至100%,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撤离呼吸机,紫绀消退,唇色恢复红润,重获健康希望。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医院在先心病诊疗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医者担当,更得益于上海超龄延续性医疗服务的稳健政策,为像小易这样的“超龄”患者打通了生命接力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低息配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构建“从儿童到成人”的全生命周期先心病诊疗服务体系,未来,医院将继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持续优化超龄患者诊疗路径,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延续性医疗带来的新生机。(文中患者为化名)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